想當初
程式正夯,從 C 語言開始自學起。按照教學書籍一步一步來:
- 安裝編譯器
- 新建空白程式程式碼
- 存檔、編譯、執行
- 成功輸出「Hello World.」
接著學會條件、迴圈等等語法,整天看著黑色的畫面。想著:這有何鳥用?缺乏與世界的連結,學習的動力也逐漸消逝。
直到我遇到了網頁技術。記得當時很流行個人部落格,厲害一點的人還會使用自訂 CSS,來增添風采。深入瞭解 HTML、CSS、Javascript 三兄弟之後,我發現了網頁技術的優點:跨平台、漂亮的頁面輸出、快速上手的簡易互動實作。於是就有了網頁製作的計畫。
剛好我修的計算機概論課老師有提供伺服器平台,可以讓我們上傳檔案繳交作業。我上傳了 HTML 檔案,直接就變成人人可見的網頁!
ZHUNG 的起點
寫一些程式,而結果如我所願。就很高興了。
剛開始只是經濟學概論課作業,想把講義內容全部網頁化,想要呈現出漂亮界面、統一格式、有條不紊,讓人一次看懂、不迷路、甚至想再多看一眼。
回顧自己打過的每一行程式碼,都是努力過的證明。很踏實。就好像回去翻閱那寫得滿滿的、快爛掉的筆記本一樣。是自己努力過的心血。
每新增一個功能到正常運作後,更是讓我非常開心,覺得自己超猛。雖然通常也會花很多時間在除錯。如果能找到人一同分享這份喜悅,那會更棒。雖然就算只是自嗨也無所謂。
不像那些結果常捉摸不定的東西。程式打完。編譯結束。對或錯,馬上知道。進步感十足。
前往學習後記
如今我已經完整了解整個程式碼生態,無論是編譯器、網頁技術、OS 作業系統、嵌入式晶片、到 GUI App 製作。其實換湯不換藥,差別只在於語法入門難易度、相關套件生態、以及各程式語言適合的應用範圍。
學程式這件事也逐漸往高階語言移動,甚至可以完全不了解記憶體配置、暫存器等底層原理,就寫出一個漂亮應用,甚至上架 App 提供。曾經的 HTML 只能寫網頁,直到 Electron 出現。曾經只能跑在電腦上的程式,現在連網頁都能幫你編譯 C 程式碼。甚至,外行人也都能只透過與 ChatGPT 對話,就做出有模有樣的自動化工具。不得不感嘆科技進步如此飛速。
慶幸自已生於那個有點不方便的年代,做任何事情都有專門機器的時代。聽歌需要錄音帶(或者 CD 等)、看電影需要 DVD(還記得家裡的倒帶紅色跑車 XD)、電腦存檔需要磁碟片、照相需要底片、聽廣播要有收音機。當所有事情都可以透過一片螢幕完成,方便之餘不免覺得有些寂寞。有些產品因此消失,烙印上的紀錄也隨之泛黃。在那些記錄無法讀取之前,可能先面臨到找不到播放器的困境。
38% of webpages that existed in 2013 are no longer accessible a decade later
自己做的經濟學課講義也是 2013 年做的。現在重看,還是能學到很多東西!(因為都還給老師了XD)